古琴百科 >>雪狼 创建的词条
五声调式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五声调式

摘要: 五声调式名著顾名思义,五声调式就是由五个音(而不是七个)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五声调式是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是由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的。由于这种调式是我国特有的,也可以称为民族调式。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徴、商、羽、角。 音乐特点 五声调式技巧书籍1.缺少半音和三整音这类音程的见得尖锐倾[阅读全文]

《红旗颂》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红旗颂》

摘要: 歌曲《红旗颂》 《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于一九六五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序曲,同年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作为开幕曲首演,取得了成功。 这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乐曲开始,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紧接着,弦乐奏出舒展、优美的颂歌主题,描写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诞生了!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 乐曲的中间部分,在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进行中,圆号奏出简短有力的曲调,仿佛前进的号角。接着,颂歌主题变成了豪迈的进行曲,象征着在革命红旗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阅读全文]

广陵琴派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广陵琴派

摘要: 派别   广陵琴派   介绍   广陵琴派:扬州的广陵派古琴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古琴,亦称瑶琴,是我国古老乐器之一。扬州古琴活动自唐、宋以来,流传不绝,最盛于清代。清初以徐常遇和徐祺父子为代表的扬州琴家不仅操琴技艺精湛,还编辑了许多琴谱,流传下来的有徐常遇的《澄鉴堂琴谱》,徐祺父子的《五知斋琴谱》,吴 灴的《自选堂琴谱》,秦维翰的《蕉庵琴谱》和僧空尘的《枯木弹琴谱》等。1932年,广陵琴家孙绍陶、张子谦、刘绍椿、胡滋甫等人正式创建了广陵琴社。广陵派琴家一脉相承地保持了[阅读全文]

新派笛子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新派笛子

摘要: 概述 新派笛子是中国当代的一个竹笛流派,产生於1950年代,以演奏家刘森为首,相对於北派笛子重视力度,南派笛子重视气韵,新派的笛子乐曲风格重视曲调的旋律以及歌唱性,运用较多的颤音、滑音、震音等技巧。 历史 最初刘森并未试图使这种风格成为一个流派,但这种吹奏方式及曲风受到欢迎,而其学生简广易、李镇、张延武等人,进一步发展这种风格的笛子吹奏方式,并作出不少著名的乐曲,影响及於许多的笛子演奏家。由於这种风格不同於当时已有的南派和北派,因此被人称作新派笛子。但因为新派所用的一些技巧(如滑音、吐音)仍与北[阅读全文]

七子之歌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七子之歌

摘要: 简介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 大连)。 《七子之歌》的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阅读全文]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摘要:   历史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简称《九宫大成》,是清朝的一部戏曲音乐曲谱集。乾隆六年,和硕庄亲王允禄奉旨编纂。乐工周祥钰、邹金生、徐兴华、王文禄、朱廷镠、徐应龙等人花了五年蒐集资料来编写。终于在于乾隆十一年编成。 简介 《九宫大成》共82卷,南北曲曲牌2094个,曲谱4466首。全书选用了唐、五代、宋词、金元诸宫调、元代散曲、明朝散曲、南戏、北杂剧、明清崑腔、清宫承应戏等等。南曲分为引曲、正曲、集曲,而北曲则分为双曲与套曲。当中涵盖了仙吕宫、仙吕调、中吕宫、中吕调、大石调、大石角、越调[阅读全文]

江南丝竹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江南丝竹

摘要: 江南丝竹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组织。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8首,号称“八大名曲”。此外,《老六板》、《快六板》、《霓裳曲》、《柳青娘》、《鸽飞》、《高山》、《流水》、《叠层楼》等乐曲也较流行。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3~5人。常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子[阅读全文]

歌女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歌女

摘要: 歌女是中国近代对以唱歌为职业的女性的称呼,古代则有歌妓、声妓、讴者、歌姬等称呼。像中国古代其他类型的艺人或艺妓一样,歌妓的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总会、舞厅等,有些会(但不一定)提供性服务。有些歌妓是王公贵族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娱乐外,贵族还以她们作为身份、财富的象征。 各种称呼及其由来古汉语“妓”是指女性的艺术表演者,而“伎”是“妓”的本字,因此以演唱为业的女性称为歌妓(伎)或声妓(伎)。后来“妓”在汉语中变成“女性性工作者”的同义词,为免引起误会,就多用“歌伎”或[阅读全文]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摘要: 概述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Harbin Summer Music Concert 简称‘哈夏’)是一个全国性的音乐节。每两年夏天的8月6日在哈尔滨开幕,为期10—11天。期间举行多场晚会、音乐会、音乐比赛和各种有群众参与的音乐活动。参加演出的艺术家来自于世界各地。 历史1958年8月:举办“哈尔滨之夏”音乐活动月,它是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前身。1961年8月5日: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哈尔滨青年宫开幕,此后每年一届。1961年—1966年:连续举办6届。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79年—1994年:[阅读全文]

绰注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绰注

摘要:   简介 绰注,是中国传统弦乐器的一种演奏技法,指在右手拨弦时,左手轻按琴弦,使声音出现轻微的上滑或下滑,目的是连接单音,丰富音色,表达乐曲内在感情。一般与“吟猱”并称。 具体介绍 绰指左手从本音位下音的基础上,迎着音上滑到本音,而注则正相反,是指左手从本音位上音的基础上,迎着音下滑到本音。这样,就在音外形成虚音,称为“韵”。幅度超过一个音,称为“大绰大注”,半个音称为“绰注”,四分之一个音称为“小绰小注”。绰注原是中国古代乐器为人声伴奏的产物,绰为上声,注为去声。之后在器乐曲中,依然[阅读全文]

潮州弦诗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潮州弦诗

摘要:   概述 潮州弦诗是潮州民间丝弦和弹拨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分为“儒家乐”和“棚顶乐”两种,目前流行的弦诗乐以“儒家乐”为多。 潮州音乐是流行于广东潮汕(潮州、汕头一带)地区的民间器乐的总称。其形式丰富多采,富有南国特色,不仅是我国的重要民间乐种之一,在东南亚一带也广为流行。 潮州音乐的源头可追溯至中原古乐。由于历代统治者南征,文人被谪贬和中原人民的迁徙,中原古乐流入潮汕一带,后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吸收“正字”、“昆腔”、“西秦”、“外江”等剧种的音乐,不断演变而成。 资料 资料[阅读全文]

南管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南管

摘要:   简介 南管通常指的是中国福建南音,即中国古代一个音乐种类。别称南音、弦管,“南曲”,“南乐”。至传入闽南后,流行于福建泉州与台湾。并衍生出除了演奏之外的演唱与戏剧。更甚者,影响了部分歌仔戏与布袋戏。之所以称为南管,是因为采用的音乐或曲调皆大量南方的闽南语系音乐﹔与使用较北方乐器或官话的北管音乐成为对比。此外还有比如在香港至今流行的地水南音,虽然同名,却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起源 福建南音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起源于唐,形成宋,主要流行于于福建及台湾、东南亚一带华人聚居地。福建南[阅读全文]

弋阳腔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弋阳腔

摘要: 弋阳腔弋阳腔,戏曲声腔。简称“弋腔”,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清李调元《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故弋阳腔又通称高腔。 简介 喜听《还魂》弋阳腔弋阳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 弋阳位于赣东北的信江中游,旧属广信府,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开始置县,地处闽、浙、皖、赣的交通要道,素有江东望镇之[阅读全文]

粤讴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粤讴

摘要: 第一本粤讴集广东曲种。又名越讴,用广州方言咏唱,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原是粤语地区的民间歌曲。相传清代文人冯询、招子庸写有不少粤讴作品,被谱入声歌,流传日广,遂成为风靡一时的曲艺形式。后来,不少客居广州的文士也都写有不少粤讴作品,被人传唱。冯询之作久已失传,现存有招子庸《粤讴》一卷和浙江人缪莲仙的部分作品。 粤讴是广东曲艺说唱之一,与木鱼、龙舟、南音、板眼被称为粤调。粤讴起源于珠江一带的蛋歌和咸水歌,本来是珠江花舫、妓院妓女唱咏的情歌,后为岸上瞽姬师娘等人的歌唱。 由来 市井风情·卖鹊清[阅读全文]

山东鼓吹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山东鼓吹

摘要: 山东鼓吹内容Shandong wind and percussion ensemble   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流行于山东省,尤以山东西南地区更为兴盛,素有“唢呐之乡”的盛誉。   山东各地的鼓吹,有3个主要流派。①以菏泽、济宁西部为中心的鲁西南鼓吹为西南路。它的乐队组合灵活多样,适应力强,地方色彩浓厚。唢呐的哨片较软,控制自如。代表曲目有《百鸟朝凤》、《大笛绞》、《大合套》、《风揽雪》、《抬花轿》、《驻马听》、《滚绣球》、《锁南枝》等。②以邹、滕、峄诸县为中心的鲁中南鼓吹为中路。其风格稳[阅读全文]

宫调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宫调

摘要: 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 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音)的各个音级(声),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律),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声”为主的一定调式(调)。审察其间的诸种逻辑联系,包含律高﹑调高﹑调式间各种可变因素在内的综合关系的研究,即是宫调理论。 律学基础 夏文化与早商文化间出土的石磬证明人们刚刚脱离蒙昧时代即已产生绝对音高即“律”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对音乐实践中久已使用的[阅读全文]

乐户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乐户

摘要: 简介乐户是中国历史上以音乐歌舞专业活动为业的贱民.他们来源于罪犯的家属,也有部分原为良人.乐户制度作为历代统治者惩罚罪犯和政敌的一项手段从北魏一直延续至清,直至雍正皇帝即位后才将乐户的贱籍制度加以削除.这是因为雍正皇帝要借此移风易俗、加强满汉关系、巩固统治基础,同时除豁乐户贱籍也是他整个革新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备注 但是乐户在除豁之后并没有立即享有良民的权利和地位.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礼乐社会中,由于雍正的除豁令仅仅停留在法律层面,没有相应的改业措施,所以相当一部分乐户并没有立即改变原来的"贱业[阅读全文]

唐朝乐舞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唐朝乐舞

摘要: 简介中国唐朝的舞蹈艺术,在经过汉朝百戏在舞蹈技巧上的飞跃,以及南北朝中外乐舞交汇的推动下,达到一个更趋成熟的新境界,此时乃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其舞蹈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强大的国力,社会思想开放,各民族及外国文化均能被充分吸收而融合。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普遍,观赏舞蹈表演成为人民艺术生活的一要,来自民间、经艺术加工后、形式华丽、规模宏大的宫廷燕乐舞蹈也大量涌现,堪为唐代舞蹈一大胜观。 盛唐时,宫廷中设置了完善健全的太常寺、教坊,管理宫廷乐舞等事宜。唐玄宗时又从坐部伎及宫女中挑选[阅读全文]

神乐署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神乐署

摘要: 神乐署 神乐署坐落北京天坛西门内稍南侧,坐西向东,是天坛五组大型建筑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02年)。又名神乐观,清乾隆八年(1743年)称神乐所,乾隆十九年改今名。大门坐西朝东,围墙呈长方形,内建殿堂屋宇甚多。前殿5间,绿琉璃瓦歇山顶,两旁环绕转角廊庑各19间,后院有显佑殿7间,左右配殿各3间。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是专门用来培训祭祀乐舞人员的机构。  简介 神乐署神乐署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阅读全文]

十二律
编辑: | 浏览: 词条创建者:雪狼     创建时间:
标签: 十二律

摘要:   解释 【十二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介绍 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 “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