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百科  > 所属分类  >  流派   
[130] 评论[0] 编辑

广陵派

(图)广陵派广陵派

广陵派,古琴派别之一,创始者为江苏扬州琴家徐常遇,因扬州古称广陵而得名。该派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扬州古琴活动自唐、宋以来,流传不绝,最盛于清代。清初以徐常遇和徐祺父子为代表的扬州琴家最为著名,操琴技艺精湛,还编辑了许多琴谱,流传下来的有徐常遇的《澄鉴堂琴谱》,徐祺父子的《五知斋琴谱》,吴灴的《自选堂琴谱》,秦维翰的《蕉庵琴谱》和僧空尘的《枯木弹琴谱》等。

简单介绍

广陵琴派创始者为江苏扬州琴家徐常遇。因扬州古称广陵而得名,

(图)广陵派广陵派

是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徐常遇辑有《澄鉴堂琴谱》,其子徐新、徐祺继承家学,琴艺高超,当时享有“江南二徐”的盛誉。徐祺游历了大江南北,加工整理了虞山派、金陵派、吴派、蜀派传曲,辑《五知斋琴谱》。徐常遇之孙徐锦堂弟子吴灴广收诸家传谱,编有《自选堂琴谱》。以后,广陵派传人秦维瀚、释空尘分别编辑了《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广陵派自创立以来,著名琴家绵延不绝,他们的谱集一直影响到现代。

徐常遇字二勋,号五山老人,其古琴演奏风格崇尚“淳古淡泊”,取音柔和,善用偏锋,节奏也比较自由而不拘。徐常遇之所以能成为一派之宗,主要原因是他受当时浪漫主义和感伤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指法探微浅奥,积古人之未尽”,与早半个世纪形成的著名琴派“虞山派”的 “轻、微、淡、远” 琴风相近而有所发展,因而博人喜爱。但是他主张古曲没有不尽之处,只能删而不能增,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他还比喻说“如删得不好,最多如古玩字书虽有破损,其未损处未必减色,如果增得不好,就象清水加进了污浊,就再也无法还其本色了”;甚至强调“既是加得极佳,也总非古人所有”。

改派起源

中国的古琴文化勃兴于唐朝,迄至清初,琴派林立,百家争鸣。清朝康熙年间,

(图)广陵派传人刘少椿之女-刘蓉珍老师  刘少椿之孙-刘扬老师广陵派传人刘少椿之女-刘蓉珍老师 刘少椿之孙-刘扬老师

古琴一代宗师徐常遇先生在扬州创立广陵琴派,以演琴风格融汇南北,兼济刚柔,善用偏锋,醇古淡泊,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其二子犹工于演琴,并称为“江南二徐”,“拥弦角艺,四座倾倒”,康熙皇帝曾两次在“畅春院”召见,意兴未艾。徐氏父子所著《澄鉴堂琴谱》是广陵派最早的琴谱,与后世徐祺之《五知斋琴谱》、秦维翰之《蕉庵琴谱》、吴仕柏之《自远堂琴谱》和僧云闲之《枯木禅琴谱》合称广陵琴派五大琴谱。同年间的另一位广陵古琴大师徐祺先生,善于吸取他人之长,蓄意开拓,斟于创新,曾周游诸地,遍访名师,倾毕生鸿力,编著了广陵派最具影响的《五知斋琴谱》。其指法细微精妙,缓急有度,同时倡导循古不古,音韵并茂,成为后世广陵派传承者的先导。

时至清乾隆嘉庆年间,广陵琴派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古琴大家,其中以扬州仪征人士吴灴为代表。他师从徐常遇之孙徐锦堂,又莫逆之交与徐琪之子徐越,因此继承了徐门两家的琴风,同时又精研各派指法,讲究调汇气韵,促使广陵派琴曲向“指法严实,刚柔相济”的方向发展;尤其难得的是,吴灴主张“曲传音节,传其神妙”,不仅丰富了广陵派琴曲的感情内容,同时将表现形势与演奏内容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提倡二者的相辅相成。其“音随意走,意兴妙和”的思想与而今“身、律、心”三位一体的学道不谋而合。

吴灴真传者有二人,为颜夫人与先机和尚,分俗、释两派:俗家一派重继承而轻发展,后逐渐隐没;释家一派由僧先机传明辰和尚(问樵)、袁澄道士、牧村长老等,琴派后继繁盛,绵延至四十年代仍生生不息。其中道光至清末年间,问樵弟子秦维翰推琴技于至高境界。维翰自幼冠精琴理,年过半百仍朝夕不倦勤勉苦练,尤精音律与操缦。在继承前人精髓的前提下,主指指法的轻、重、缓、急要契合琴曲内容,并且每曲必专其情,将“身、律、心”之学和调气练指之法连同目送于挥之神技融为一炉,为广陵琴派“跌宕多变、去繁删陋,著有《蕉庵琴谱》,收藏琴曲三十又二首。

发展历史

《蕉庵琴谱》行世后,牧村长老空尘和尚刊行了《枯木禅琴谱》,除去广陵派二十五首传统琴曲外,

(图)“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梅曰强

加入了七首自己创作的新曲,遗憾的是因为空尘不传俗家弟子,其新创曲目只存谱本,不曾被继承下来。空尘视琴禅合一,将佛教的蒲团禅板与琴德都作为修身养性之道,对弟子常以琴理喻禅,并主张“琴声十六则”:轻松脆活,高法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这对当今广陵琴派处理琴曲刚中带柔,柔中有刚,缓中带急,急中有缓的风格有很大影响。

清之后,秦维翰弟子孙檀生之子孙绍陶于一九一零年与友人胡滋蒲、王方谷、夏友柏等人于扬州史公祠内梅花岭下创立了广陵琴社,并任社长,为广陵琴派的发展和中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孙绍陶10岁即能文能琴,后师从广陵琴家解石琴、丁玉田,琴艺益进。结社后,他精研琴曲,广培桃李,为继承和发展广陵琴艺,树立“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并济、音韵并茂”的演奏风貌,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再传弟子张子谦、刘少椿等均为广陵派一代宗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陵琴社进入兴旺时期,社友多达五十余人,他们继承广陵琴派艺术传统,切磋琴艺,弘扬琴学,使得古琴文化空前繁荣。一代名家张子谦先生,是中国第一位职业古琴演奏家,他精研琴学七十余年,结友甚广,集各家之长,掌一门精要。而另一位古琴名家刘少椿先生,为扬州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他倾毕生精力弹习琴学,尤精操缦。抗战时期,曾为一张古琴视家中财物而不顾,因得别称“琴痴”。刘少椿先生朝夕与琴为伴,延师三载余专攻琴艺,功力终至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并于一九五六年录制广陵琴曲八首,造就广陵派第一部音响资料。曾在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古琴,其弟子林有仁、梅曰强、张正吟、刘如珍刘蓉珍等,均为当代其名古琴大家。

刘少椿真传弟子梅曰强先生,曾任南京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南京乐社社委兼古琴组长,

(图)广陵派琴家泰斗——张子谦
广陵派琴家泰斗——张子谦

广陵琴社,梦溪社名誉理事,中国古琴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民族音乐委员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梅先生自幼受杭州照瞻寺主持大休禅师之弟子著名古琴家汪建侯先生熏陶,十五岁正式拜汪先生为师学习古琴和中国画,之后又师从于金陵古琴名家夏一峰先生和赵云青女士,后追随刘少椿先生精研广陵派琴艺,三年师徒日夜演习,抵足而眠,终得广陵派真传,琴艺大进。梅曰强先生演琴风格,以广陵派“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并济、音韵并茂”为主,兼收浙派之“豪放清雅”,川派之“激荡狙狂”,金陵派之“文雅高逸”而自成一体,主张音正律和,清远古穆,自然与修为兼集,入流派而不囿于流派,为当代南方琴界最有资格的老一辈古琴大家。梅先生擅长《樵歌》、《山居吟》、《秋塞吟》、《墨子悲丝》、《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忆故人》等琴曲,其中《樵歌》、《墨子悲丝》、《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独得广陵派真谛,《山居吟》由刘少椿再传,别有风味;而如《秋夜读易》、《耕辛钓渭》等曲得广陵胥桐华女士无谱口传心授,自得独秘。2000年10月,梅先生为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法国总统希拉克抚琴,好评如潮。除了自身勤奋钻研琴艺之外,梅曰强先生数十年义务教授古琴技艺,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师范学校任课外古琴老师,广培桃李,弟子众多。

自清初之兴盛到如今的日趋成熟,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成就了广陵琴派“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并济、音韵并茂”的独特演奏风格。这十六字箴言包括了对于音律的明辨,指法的推敲,琴曲的意境和在处理曲目与自身感情和修养时的把握。其精髓就是要将“身、律、心”三者相互矛盾的状态用艺术的方法统一起来,使技艺与情感达到至美境界。分开来说,“跌宕多变”是指处理乐曲句、段的方法。广陵派信奉乐句可长可短,不受约束,密而有序,长而不混,短而不促,乱中有致,给人清和淳朴之感;同时要求在指法的处理上讲究缓中带急,急中有缓,将平淡常规的旋律处理成清奇脱俗,洒脱自如的音调,犹如梧叶翻飞,鸿雁来宾。

“绮丽细腻”则主要是广陵派从美学的角度处理“音”的追求。这里的“音”不仅指弹奏的每个音节,还包括和音的处理,主次音的相互谐调,强弱音的应用,弹弦力度的控制,左手按弦力度分寸,音厚,音韵的有效值,调息运气控制音动以及音与意的结合等多方面内容。古琴之丝韵味淳厚,柔和饱满,犹善淋漓尽致地表现清心雅韵。而探悉“绮丽细腻”的真正含义应该从演奏古琴的综合修养——“九德”来衡量,即要“正、和、法、合、力、稳、厚、气、意”,任何一方面都不应当有所偏颇。所谓“刚柔相济”,则应该从音的轻重迟速,乐句的微妙处理和琴曲的整体和谐性上进行理解。比如指法力度应该随感情变化而强弱有别,缓柔的乐句中应该杂以急促之音,不能循规蹈矩平淡处理,另外应该突出主题思想的高潮部分,重现起音和尾音,不草率放松任意一个音节。刚柔相济是演奏琴曲全过程的气势和意境的综合体现,为琴曲内容服务。但是广陵派在处理二者关系时绝少适用强对比的关系,而是将二者有机融合,顺其自然,这也是广陵琴派与众不同的一大特点。

该派特点

“音韵并茂”是古琴乐器的主要特色。对于“音”的要求有“坚、实、圆、

(图)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

润、宏、细、亮、采”之分,而对于“韵”的琢磨则是建立在对于“音”的微妙把握上,先声后韵,由韵得声,无声胜有声,以及弦外之音。“”与“韵”的相辅相成能产生各种丰富的音响效果,“音”能给人带来第一性的直接感受,而“韵”则弥补了音效的不足,加强了音域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音色的变化。表现韵的高境界就是韵随手走,音韵妙合,将无声和有声控制在最佳的比例之中,充分发挥控制韵时值的最优时间差。“音韵并茂”是演奏者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最完美的欣赏极致。

广陵派与其他古琴派别的一个共性就是讲究意境,讲求人品和修养,讲求崇高和优美。所谓意境,存在着三个层次:情景、气境和格境。情景是第一层次的审美标准,高的庄重,流水的灵动,梅花的高洁,樵歌的空旷,潇湘的爱国之情,广陵散的疾恶如仇……一切技艺指法的处理都应该服从乐曲的感情基调。气境是第二层次的审美,要求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突破暂时的气韵平衡而在另一个高度上恢复平衡。生命不是静止不动的旋律,它随情绪的变化波动,并在运动中把握“动之平衡”,从而“户柚不蠹,流水不腐”,生命的光彩生生不息。格境是第三层的审美境界。它体现出了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正养浩然气,忽听琴韵幽”,尝求以真心解琴,以生命修心,常抱琴心,常怀琴趣。琴家讲究“琴德”,要求学弹琴先要学会做人,这正是要求从第三层境界上塑造琴艺境界。广陵派的演奏风格,从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继承与创新的相互磨合。与其它唯独崇尚古风或者更为强调创新的琴派相比,广陵派更为注重二者之间的平衡。即既不迷信传统,也不忽视创新,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回归,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厚今薄古。正是这种不偏不倚,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风造就了广陵派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会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前进。

重要琴谱

重要琴谱包括:《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虹)、《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代表琴曲有《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艺术风格

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琴学源流

乐器之中,琴为最古,广陵又素有琴名,顾自嵇中散袁孝尼而后,只唐人李颀诗:

(图)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正式开馆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正式开馆

“请奏鸣琴广陵客”;又《云仙杂记》载:李龟年至岐王宅闻琴声,断弹楚声者,为扬州薛满。片鳞只爪,偶一二见,盖书有缺间矣。其足资考证者,当自清始。清初徐常遇,字二勋,别号五山老人,善琴,气味与熟派(常熟)相近,学者尊为广陵宗派,著《澄鉴堂琴谱》,亦称《响山堂琴谱》。康熙四十一年壬午(民前二百十年),由其子晋臣付梓。二勋子周臣名祜,晋臣名祎,瓒臣名禶,均著声望。周臣侄锦堂世其家学,琴名历三世不衰。同时有徐大生者,名祺,别号古琅老人,毕生研求琴学,集海内外名谱,考订四十余年,辑《五知斋琴谱》。康熙八年己酉即欲登诸梨枣,不果,至康熙五十八年,其子越千名俊,游得交周子安鲁封,因与参订重校,直至雍正二年甲辰(民前一八八年),始授剞劂。其后吴仕伯名灴(《艺舟双楫》作思伯)少受指法于锦堂,因与越千辈游,更精研琴律以辩明琴曲立体为用吟诸法,著《自远堂琴谱》,嘉庆七年壬戊行世。思伯之学,传释仙机,其别传曰颜夫人,颜夫人授梅蕴生,仙机授释问樵,问樵转授秦维翰,字延青,别字蕉庵,著《蕉庵琴谱》,由陈南金兰生鉴定,光绪四年戊寅(民前三十四年)刊成。其后有释云闲集辑《枯木禅琴谱》,以“五知斋”“自远堂”为宗,籍续广陵之大概,光绪十九年葵巳(民前十九年)行世。秦延青传释小航,其他如赵逸峰,丁绥安,向子衡,王小梅,梅植之,王耀先,丁玉田,孙檀生,解石琴,徐卓卿,徐北海,释莲溪,雨山,皎然,普禅等皆与蕉庵先后辉映。近三十年,广陵操缦家当推孙绍陶,王芳谷胡芝甫,夏友柏等,民元间设广陵琴社,延孙绍陶指导,绍陶与解石琴,丁玉田等精研有年,鲁殿灵光,巍然独立,广陵之弹琴者张子谦,刘少椿,高治平,胡斗东等皆先生之高足也。

本文是一篇研究扬州广陵琴派历史的重要资料,它叙述了广陵琴派发展演变的过程,阐述了广陵琴派的风格特征是“精研琴律以辩明琴曲立体为用吟诸法”。文章原载于扬州硕儒董逸沧所著《芜城怀旧录》卷二第三十四——第三十五页(一九四八年出版)。一九五八年,曾被台湾出版的《惜余春逸事》(杜召棠著)再次转载。

代表曲目

1、《梅花三弄》

(图)刘扬:广陵派传人  中国古琴学会常务副理事戴晓莲:广陵派传人 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副教授


是曲为广陵琴派孙绍陶先生亲传,习称“老梅花”,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共分十段,其中有五个合尾段落比喻梅花之开五瓣;又有主题音调在三个不同的音区出现,是为三弄,故有《梅花三弄》之称。曲名与曲趣原无相关之处,后人因其名而附会为晋代桓伊之笛曲《梅花曲》,即以表现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曲调急促处,像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

2、《平沙落雁》
是曲为广陵派孙绍陶先生亲传,乐谱初建于明末《古音正宗》琴谱,自刊出后深受各派琴家喜爱,其后诸谱多有收录,版本达四十余种,得到广泛流传。曲意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音乐恬淡而富有诗意,表达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思想境界。

3、《龙翔操》
是曲为广陵派孙绍陶亲传,乐谱最早见于清初《澄鉴堂琴谱》,当时此曲所用的标题为《昭君怨》,按标题的意思与曲意无关,因另有《龙翔操》一曲,旧称《昭君怨》,可能因此而误混为同一操,实为二曲;是曲与《微言秘旨》《秋水》及《五知斋琴谱》之《神化引》大同小异,《蕉庵琴谱》则用《龙翔操》为名。全曲节奏跌宕自由,有腾跃自得、超然神妙、变化莫测之趣,使人联想龙在云海里飞翔的生动景象。

4、《墨子悲丝》

(图)广陵琴派传人陈雷激广陵琴派传人陈雷激


是曲为广陵派孙绍陶先生亲传。此曲以墨子悲丝的故事命题,音乐自身所包含的吟诵风格和节奏特点,在表现墨子见素丝被染,而联想到人在社会受到污染,而不能保持清白,慨叹这种可悲的现实之心境,确有其独到之处。在这方面《五知斋琴谱》的作者曾用了很深的功夫,在其自述:“余从髫年习之,意未尽其奥。仅参考揣摩,呕尽心血,方为全美。”说明这是一首很见修养和功力的曲子。弹者如此,听者亦然。

5、《山居吟》
是曲为广陵派王艺之先生亲传,为宋代末年郭楚望的学生毛敏仲所做。是广陵琴学的入门曲目,被称为《小樵歌》。它音韵苍劲高古,曲体结构复杂,旋律跌宕奇妙,指法刚柔兼备,与它曲有别,描写隐者以天地为庐,流淌枕石,不牵尘网,尽得山水之趣的意境。

6、《樵歌》
是曲为广陵派孙绍陶先生亲传,南宋末年著名琴家毛敏中的作品。当时正藉朝政腐败,外夷入侵,民不聊生的时期,爱国志士不愿与朝廷奸佞合污,纷纷隐居善终。作者正是怀着这种愤世嫉俗的激情,借樵夫豪放不羁的生活和山林无限的情趣,抒发胸怀以合同志。

参考资料

[1] 古琴扬州网 http://www.guqinyz.com/common-02/29.htm

附件列表


13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琴文化    下一篇 虞山派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