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溪山琴况》学习笔记二 --]

古琴文化网 -> 琴友交流 -> 《溪山琴况》学习笔记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等待千年 2009-06-18 11:52

《溪山琴况》学习笔记二

正文:        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和,指与音和,音与意和,而和至矣。 [RG&1~  
        天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浅实而忌虚。若绰者注之,上者下之,则不顺;按未重,动未坚,则不实。故指下过弦,慎勿松起;弦上递指,尤欲无迹。往来动宕,恰如胶漆,则弦与指和矣。 awN{F6@ZE  
        音有律,或在徽,或不在徽,固有分数以定位。若混而不明,和于何出?篇中有度,句中有侯,字中有肯,音理甚微。若紊而无序,和又何生?究心与此者,细辨其吟猱以叶之,绰注以适之,轻重缓急以节之,务令婉转成韵,曲得其情,则指与音和矣。 XbdoTriE  
        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焉。故欲用其意,必先练其音;练其音,而后能洽其意。如右之抚也,弦欲重而不虐,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弛;左之按弦也,若吟若猱,圆而无碍,以绰以注,定而可伸。纡回曲折,疏而实密,抑扬起伏,断而复联。此皆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也。其有得之弦外者,与山相映发,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徜恍。暑可变也,虚堂疑雨;寒可回也,草阁流春。其无尽藏,不可思议,则音与意合,莫知其然而然矣。 | iEhe  
        要之,神闲气静,霭然醉心,太和鼓鬯,心手自知,未可一二而为言也。太音希声,古道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斯愈久而愈失其传矣。 lob{{AB,!  
批: b}4k-hZL  
        “弦与指和,指与音和,音与意和”这句名言早在几年前就已听说过,但感觉总是模糊的,直到仔细阅读了这《溪山琴况》,原来作者后面已经解释的很明了了。 cMOvM0f  
        天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浅实而忌虚。若绰者注之,上者下之,则不顺;按未重,动未坚,则不实。故指下过弦,慎勿松起;弦上递指,尤欲无迹。往来动宕,恰如胶漆,则弦与指和矣。 J"'2zg1&  
        第一,弦与指和。文中说是“欲顺忌逆”,这忽然让我想到了上课时老师对我的指导。说驾驭声音是一种能力,要顺着声音的势,好像要把声音“赶”出来似的,这样才能让声音由若变强,而且能感觉到声音拢了起来。另外,还有吟猱,吟猱并非总是相同的。细细体味便能觉出差别。如吟,绰吟时最后一定停在绰上,而注吟最后一定停在注上。这样才能让人听起来比较舒服。猱则有向上,向下之分。这个也需要根据曲子的情况具体分析运用。此外“浅实而忌虚”也很重要,这正是我原来的一大毛病。先前老师说我太注意音头,而忽略了中间。起先自己并没有这种感觉,但渐渐的体会出了老师与我的区别。我走音的时候好比一块骨头棒放在了弦上,上边实而中间虚,而老师一直都是实的,这样才能让声音出来。现在想想觉得是手没有完全放松,还是用脑子控制的太过了。而过弦的时候要快,要不留痕迹,这样可以防止音乐断掉。我觉得徐公最后用“恰如胶漆”来形容弦与指和很是恰当。第一层,有手不离弦的感觉,就算过弦也很迅速。第二层,则略微有点太极之感,黏着用力全靠巧劲,因势利导,而不“逆弦”,用手指来引导声音,则音乐自然动听。 1xg^;3m2  
        第二,指与音和。首先,音位一定要准,这个就不多说了。其次,关于曲子的结构,对于整个曲子的结构应有把握,而一句之中的句读、强弱、轻重都应细细研究,字也就是音,一定要准,要出效果。只有这样,整个曲子才能动听。 VQF!|*#  
        第三,音与意合。徐公首先强调了音对于意的重要性。这个我倒是有深刻的体会。以前弹曲子很苦恼的一件事,就是虽然曲子弹的烂熟,但仍然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趣。直到遇到现在的老师,我才明白,原来我之前弹的曲子也就算个架子而已,中间空而无物,音不对,自然无意了。因此“欲用其意,必先练其音;练其音,而后能洽其意。”这句说的太在点儿上了。后面说了怎么音才能对,右手要做到“弦欲重而不虐,轻而不鄙,疾而不促,缓而不弛”,这句用来批评我正合适,我最大的毛病就是“缓则弛”,声音一小,右手便松弛下来,这个应该算个大毛病。因此这句话应该牢记,并在练习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而左手要做到“圆”,跟最初讲的“顺弦”应该属同意。不仅按弦的时候左手要放松,自然,顺势,而且过弦时要迅速,防止音断。后面的一段描写“得意”之后的景象:“其有得之弦外者,与山相映发,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徜恍。暑可变也,虚堂疑雨;寒可回也,草阁流春。”是在让我向往不已。 NKB,D$!~&  
        文章的最后还是强调了心境平和的重要性,因为音从心出,心静自然音静,心燥也会使音燥。心静平和才是一切的根本,若是单纯从技术上去寻找曲意,那只会是南辕北辙了吧。 FU/yJy  

啸岚 2009-08-10 00:39

聆云轩 2009-11-03 19:20
受教!


查看完整版本: [-- 《溪山琴况》学习笔记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05918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